一位48歲的唐先生時常菸酒檳榔不離身,長達二十多年。四年前發現右下齒齦有潰瘍,起初以為是牙周病不以為意,但潰瘍多月未癒合,經診所轉介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施皓醫師門診,經確診罹患第四期(T4b)口腔癌,接受手術切除及重建手術,咬合功能獲得完整保留,並且順利正常進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代主任張伸吉醫師指出,達文西機械手臂,相比一般微創手術,可填補因平面2D而無法區分手術位置深淺的缺點;機械手臂可達到真人手腕靈活和準確,並可在狹小骨盆腔進行複雜手術。
新生兒花花出現腹膜炎合併嚴重感染、凝血功能異常、迴腸有腸道閉鎖合併腸扭轉與破腸穿孔等情形,術後給予適當之營養支持治療,於出生三個月後再接受腸吻合手術,順利出院術後狀況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謝宜靜醫師表示目前台灣近視人口比例已達全球冠軍,7成國人近視,且9成兒少已成「四眼田雞」,故提醒民眾如何防範近視,且評估近視後可接受的手術項目,皆是國人應花時間理解的生活常識。
【記者張原銘、張皓傑台中報導】臺中市政府…
嘉義一位患者,去年(112年)7月因察覺右眼忽然看不見一片白茫茫,經當地的區域醫院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由眼底病變尖端醫學中心陳珊霓主任安排眼睛超音波、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脈絡膜腫瘤」後立即進行腹部超音波與腫瘤掃描(Whole Body Gallium Scan),確認腫瘤並無全身轉移。陳小姐於同年11月接受微創玻璃體切除與層狀鞏膜暨脈絡膜腫瘤移除手術,成功保留完整眼球,也保存相當程度的視力。
多層次下鼻甲切除手術是利用高階4K螢幕搭配微創螺旋刀系統。4K螢幕相較於傳統1080P系統,提升對比及明亮度,對於血管組織,能夠看得更清楚,增加手術安全性。微創螺旋刀能精準移除肥大靜脈組織,保留正常上皮及腺體。
中山醫大校慶週系列活動,創辦人日於附設醫院舉辦了「智慧醫療成果發表」。多年前,已預見到影像醫學與人工智慧融合的趨勢,即積極引進專業知識,與學校的醫學資訊學系相互結合。同時,在附設醫院成立了AI人工智慧中心,專注於應用研發,透過常設的單位,整合臨床、研究人才,以及電腦工程師,即時解決各項臨床端的挑戰。
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已成為一股趨勢,透過視訊方式提供病人醫療諮詢,不僅大幅提高診斷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對於個別病患和整體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都具有極大的幫助,將有助於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進一步促進醫療平權的目標。
5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數十年飽受神經性疼痛所苦,經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 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建議,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術後大幅減少疼痛及口服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在工作上能順利進行,不會因疼痛需時常中斷,並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