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校慶週系列活動,創辦人日於附設醫院舉辦了「智慧醫療成果發表」。多年前,已預見到影像醫學與人工智慧融合的趨勢,即積極引進專業知識,與學校的醫學資訊學系相互結合。同時,在附設醫院成立了AI人工智慧中心,專注於應用研發,透過常設的單位,整合臨床、研究人才,以及電腦工程師,即時解決各項臨床端的挑戰。
後疫情時代,遠距醫療已成為一股趨勢,透過視訊方式提供病人醫療諮詢,不僅大幅提高診斷效率,也降低了成本。對於個別病患和整體醫療資源的有效運用都具有極大的幫助,將有助於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進一步促進醫療平權的目標。
50歲的陳先生,年輕時因脊椎損傷致下肢癱瘓,數十年飽受神經性疼痛所苦,經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 神經脊椎外科陳德誠主任建議,施做脊椎嗎啡幫浦手術,術後大幅減少疼痛及口服止痛藥劑量,讓陳先生在工作上能順利進行,不會因疼痛需時常中斷,並提升生活品質。
【記者張原銘、張智凱台中報導】20歲的吳…
中醫大附醫與廣達合作,共同開發攜帶式AI心電圖測量儀「居家睡眠檢測系統-智眠檢」,AI精準分析心電訊號,可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全身僅一機全搞定,擺脫多重配戴感測器「電線人」之不便,準確度超出九成。
甲狀腺亢進多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往往容易反復發作。甲狀腺功能亢進原因很多,如甲狀腺毒性結節、腦下垂體腺瘤、妊娠絨毛膜癌等;最常見原因為瀰漫性甲狀腺毒症,也就是葛瑞夫氏病(Grave Disease),好發年齡在20歲-40歲,女性病例往往是男性的4至5倍。
近年多種新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陸續上市,對於12歲以上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以使用JAK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能選擇性地針對皮膚發炎上游激酶JAK1予以抑制,進而改善皮膚發炎與癢感,臨床試驗證實在使用第二天能快速止癢。
敗血症是被低估的奪命重症,全球敗血症每年約高達5000萬人,台灣敗血症每年約有16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美商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攜手開發「智血檢」,透過人工智能模型,只花一分鐘,即能快速提早偵測敗血症;這也是全球首創以AI提早偵測病人可能轉為敗血症的預警機制,讓拯救病人的時間再提前。
民國107年9月衛福部為規範及提升細胞治療品質,頒訂特管法規範細胞製備所產出之免疫細胞的品質、數量、有效性及安全性,規範執行醫院只能針對計畫書核准的癌症別,由具有執行資格的專科醫生及護理人員在醫院的特地場域執行。
五旬男消化不良,發現大腸癌十年後多處移轉中醫大附醫跨專科團隊精準治療,透過「完整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合併「腹腔溫熱化療」,成功逆轉病情 正子攝影零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