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新挑戰 心理障礙青少年的開學症候群

若家裡有此群體的青少年
家人耐心陪伴並及時就醫才是上策

(記者劉金邦台中採訪報導)隨著暑假即將結束,新的學年即將開始。孩子們準備收心,回到學校。對於有焦慮症和憂鬱症的孩子們,新的學期開始是個新挑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林秀縵在最近的門診中,觀察到不少青少年因應新學期的到來,使得症狀惡化而前來求診。

案例一: 15歲青少女王同學,今年要升高一,原本個性就容易焦慮,自我要求高。國一時即開始因為過度焦慮合併憂鬱而拒學。經過持續的治療,王同學病情改善,願意重拾書本,通過國中會考,今年準備進入高中,開始一個嶄新的學習階段。然而就在即將新生訓練之前,病人又開始擔心是否能適應未來的課程,及未來與新同學的相處,整日焦慮,難以入睡,再次出現傷害自己的想法,因而提前回診。林秀縵主任在與王同學會談後,傾聽以及同理她的擔心,除心理治療外並做藥物的調整,也和家長會談,衛教照顧上注意的事項,終於孩子願意帶著又擔心又期待的心情,準備上學去。

案例二: 17歲青少年張同學,即將升高中三年級。在過去的ㄧ年中,因為生活及學業上的壓力挫折,出現憂鬱情緒,作息混亂,學業退步,因此向學校長期請假。經過門診治療及學校輔導,孩子病情漸漸改善,上學期末已嘗試返校上課。暑假期間,張同學甚至可以和同學相約出遊。但面臨新學期即將開始,及處理之前因曠課需重修學分的壓力,又再次出現心情低落,缺課請假的狀況,也因此和父母爆發衝突。在門診中,林醫師與張同學回顧整個病程,肯定病人的進步,同理他對於學業不如預期的挫折感,建議可以和學校老師進一步探索學習性向,教導孩子體會父母責罵自己背後代表的關心。同時,醫師也另外與父母會談,教導如何與容易焦慮退縮的孩子溝通與約定行為的方法。

兒童心智科主任林秀縵說,青少年其情緒及人格發展都還未臻成熟,對於衡量壓力大小的能力,有時主觀且缺乏彈性,容易出現災難性的思考(例如認為”我的人生就完了”、”一切都沒有希望了”)。這樣的孩子輕則出現焦慮、失眠,重則憂鬱、拒學或甚至出現自傷的行為。若家長及師長能及早發現,及早關懷並及早介入治療,可減少病情惡化甚至慢性化的機會。我們可以正向不批判的態度聆聽,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煩惱,從而給予適當的建議,減少孩子過度的擔憂,並保有合理的期待。

秀縵主任指出,通常青少年不喜歡家長過度的干涉,但又希望爸媽可以幫忙自己解決大部分的難題。林醫師建議,家長仍需給孩子適當的規範;但在規範之外,要保留讓孩子能夠適度的探索空間,也保留孩子犯錯和從犯錯中成長的機會。面對有焦慮症憂鬱症的青少年,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努力,提早準備,規律作息,鼓勵正向的人際互動,並和學校老師合作,擬定合適的學業目標。若病情有所變化,則可在就醫時,與醫療團隊討論,調整治療策略。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迎向新的學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