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血症是被低估的奪命重症,全球敗血症每年約高達5000萬人,台灣敗血症每年約有16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美商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攜手開發「智血檢」,透過人工智能模型,只花一分鐘,即能快速提早偵測敗血症;這也是全球首創以AI提早偵測病人可能轉為敗血症的預警機制,讓拯救病人的時間再提前。
集合式住宅居住方式為現代生活常態,太平區公所與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今(16)日下午於太平區公所合辦「台中樂居學堂」公寓大廈法令推動說明會。
臺中市太平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祕書古慶順,是位名符其實「後備菁英」。日前太平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在咬人狗坑舉辦健行活動,可見秘書古慶順是一位整合能力很強的「幕僚高手」。事實上,古慶順善於溝通協調、重於細節效率,還有軟實力、硬實力的基礎條件,更能幫助輔導中心創造美好的佳績。古慶順也謙虛的說,在後備團隊雖然「能力」很重要,但「後備推手」更是重要。
五旬男消化不良,發現大腸癌十年後多處移轉中醫大附醫跨專科團隊精準治療,透過「完整腹膜腫瘤切除手術」合併「腹腔溫熱化療」,成功逆轉病情 正子攝影零檢出。
民國107年9月衛福部為規範及提升細胞治療品質,頒訂特管法規範細胞製備所產出之免疫細胞的品質、數量、有效性及安全性,規範執行醫院只能針對計畫書核准的癌症別,由具有執行資格的專科醫生及護理人員在醫院的特地場域執行。
臺中市後備指揮部太平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假「太平區咬人狗坑」舉辦「112年推動運動風氣暨全民國防教育宣導活動」,中心主任王萬杰特別邀請台中市政府吳信市政顧問與太平區公所許貴芳區長共襄盛舉。台中市議員賴義鍠也是輔導中心的輔導組長,更參與這次健行活動,另外中心副主任田惠文是負責領隊攻頂三汀山小百岳,以提昇後備軍人體能運動的風氣,迎向健康。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和財團法人台中市文教基金會日前特別於端午連假為市民朋友帶來「紙風車」兒童劇〈蕃薯森林奇遇記〉表演,太平運動場擠滿了觀看紙風車劇團的民眾,不少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前來看戲,活潑熱鬧的劇情搭配豐富的音樂舞蹈演出,讓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滿心歡喜!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全新打造「智能復健中心」,由資深復健醫療團隊領軍,引進由奧地利研發的復健機器人,針對病人的步行能力、手臂及手部功能提供精準、高強度、高重複性訓練。經由訓練將產生大量的感覺回饋,促進神經可塑性,有助於腦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腦性麻痺等神經系統疾患病人的復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獲得國際智慧醫療頂尖大獎:2023 HIMSS戴維斯卓越獎( 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此獎項是以智慧醫療改善病患健康之傑出成果作為全球醫院學習標竿而設立。
太平區後備軍人輔導中心秘書古慶順,以「一日青溪、終生青溪」為職志,熱心協助後備軍人各項工作。古慶順從社團領袖轉換幕僚,對他而言,只是角色不同,但換位思考更是得心應手。古慶順也期許以自身的社團經驗,凝聚輔導中心的生力軍,不論是在災害防救、動員事務上,竭盡心力,傳承與發揚後備忠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