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擁有運動員身材的阿政(化名),從小參加運動競賽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呼吸變得喘促,到處就醫一年多找不出病因,直到去大醫院看兒童心臟科,由戴以信醫師進行心臟超音波、右心導管等系列的檢查,才發現阿政的肺壓高達60-70mmHg,是一般人平均肺壓的3-4倍(<20mmHg),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自此展開與疾病賽跑的日子。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投入乳癌抑控基因研究表現出類拔萃,為國際知名學者,對人類的健康促進與癌症治療有卓越貢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研究團隊,於2021年最新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的論文指出,使用CAR-NK細胞標靶HLA-G蛋白,能將腫瘤細胞上的HLA-G免疫干擾訊號逆轉成免疫活化訊號,達到治療多種實體癌症的效果,包含三陰性乳癌、惡性腦瘤、胰臟癌和卵巢癌的效果。研究指出CAR-NK細胞包含預防副作用的基因改造,未來更具有異體治療應用的潛力。
隨著醫療器材創新及手術技術進步,醫療行為及成果與日俱進,藉由腹腔鏡微創手術,我們可根據病患特質與疾病程度,制定個人化醫療策略,手術後仍保有脾臟功能,達到精準醫療的目標。
夏季高溫下一定要攝取足夠的水份,維持適當運動並注意飲食習慣,才能避免結石找上門。「微創雙鏡聯合手術」提供了解決複雜性腎臟結石的另一種選擇,如有尿路結石問題的民眾請至各醫療院所相關門診與專科醫師進行諮詢與評估。
疫情時期,醫療院所作為第一道防線,嚴守不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際,與林增連慈善基金會,以實際行動持續關懷弱勢,期待讓弱勢家庭及孩童感受更多溫情,一起度過疫情困境。
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級警戒已實施將近二個月,為早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全國正加緊進行疫苗施打作業,太平區公所自今(13)日起連續3天,於太平國小、太平國中、新光國中及中平國中4個快打站,為67至69歲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進行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服務。
太平區今(3日)首日為75歲以上及65歲以上原住民長輩施打莫德納疫苗,因快打站分里分流得宜,沒有大排長龍現象,來接種的長者依規劃動線接種秩序井然。快打站服務人員一路從測量體溫、實聯制登記、報到核對施打名冊、協助長者填寫資料,到指引長者就位接種疫苗和施打後的休息,服務十分到位,讓許多長輩及家屬都享受優質的服務,都稱讚「做得好」。
57歲的鍾先生,從民國105年8月開始右邊髖關節疼痛,經確診為股骨頭壞死第二期(Ficat and Arlet classification分期),透過中醫調理至今,不但不需仰賴止痛藥,也阻擋疾病的進展,延後置換人工關節的時程。
台中市一名46歲女性三年前發現罹患乳癌,經過手術切除病灶、18次化學與標靶治療後,成功抗癌。然而,在對抗病魔的路途上,發生淋巴水腫的併發症,反覆出現的肢體腫脹、麻痺、甚至痠痛,造成病人的困擾。而肢體腫脹的不適感,在手術後八個月就斷斷續續產生。從起初的不以為意到必須得定期服藥或復健才能勉強維持正常生活,甚至不能放心地抱著最疼愛的小姪女入睡,進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